在整個社會以結果導向為主軸的狀態下,「設定目標」似乎是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的經驗。
但「目標」究竟是從何而來的,也許並非每次都認真思索過。
有時候只是因為時間年紀到了,好像就應該去完成某個階段的社會價值,例如:拿到學位、結婚、買房子等等。
有時候只是因為滿足身邊人的期望,於是自動踏入了某段旅程之中,例如:穩定的工作、生小孩等等。
有時候只是因為設定物標而後去完成,才會感覺自己似乎是個有用的人,或是才能受到他人的肯定。
有沒有想過,也許設定了什麼樣的目標並不重要。
目標背後的核心價值究竟是什麼,才是我們真正要去挖掘的。
若能從本質出發去創造,那麼就有各種生命路徑能去到想要的未來。
不會把外在的某個目標當成是唯一的路徑,而沒有真正去創造和滿足底層的需求了。
如果你也曾經感受過:
達成目標後,卻反而更空虛,沒有想像中快樂?
設定了目標,卻一直少了股動力衝刺到終點,只能半途而廢?
為了目標患得患失,沒有達成就覺得自己似乎很失敗,無法感覺到自己的價值?
那就趕快來收聽《媽媽搞什麼鬼》的第19集Podcast節目「達成目標未必會滿足,沒挖掘背後的初衷,也可能一場空」
這集節目中我們會分享在一路摸索的過程中,是如何慢慢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本質,不執著於完成目標,而是找到各種「完成目的」的方式。
收聽方式很簡單,Iphone或android系統都有內建可收聽APP
請至以下App搜尋🔍「媽媽搞什麼鬼」或點選留言裡的連結
🎧Apple Podcast
🎧Google Podcast
🎧KKbox
🎧Spotify
🎧Sound On